当微信应用号内测开始,行业内如同炸了锅一样,开口不离“新风口”,今年继Pay(支付)成为手机行业炙手可热享道出行是出租车吗的关键字。Apple Pay、Samsung Pay、华为 Pay、小米 Pay 、百度钱包等在线支付你方唱罢享道出行是出租车吗我登场。9月1日推出的小米支付同时支持用手机替代银行卡和公交卡,刷手机搭地铁成为一大亮点。
9月初,由UBER前高管领衔创办的摩拜单车进军北京。它不像市政公共自行车,没有固定的停车位,将车辆停放在路边可以停车的区域锁车即可。之所以可以做的这么方便,就是因为它采用用户的手机作为验证身份和支付的工具。
时至今日,手机已经替代了大量的生活常用工具。换到十几年前,你难以想象同时带上电话、相机、计算器、手电筒、mp3播放器、u盘、掌上游戏机,地图,笔记本电脑等一大堆东西,而今天它们都被塞进了一块巴掌大小的板子上。手机替代钱包、公交卡等等,是它进化道路上最新的一个关键时刻。
用手机,我们可以实现涵盖通信、新闻、社交、娱乐、游戏、办公等生活方方面面的复杂任务。如今,手机的支付功能正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这就意味着原来任何专为手机开发的应用场景,如今都有了及时变现的可能。
现在,还有哪些与手机有关的预言正走在变成现实的路上?手机还能以什么新的形态,继续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呢?
商家正把用户“驱赶”到移动端
在阿里旗下的二手商品交易平台“闲鱼”,手机客户端成为了其最重要的交易载体。闲鱼刚上线时,大家都通过电脑版网站来上传货物的照片,以及编辑产品描述文字。但是这些功能后来都在网页版被撤下。
如今,“发布货品”,“一键转卖”等功能都不能通过电脑实现了。点击上述功能的链接时,都会被告知需要下载手机客户端才能操作。于是,人们不得不眯起眼睛在手机上打字。
毫无疑问,费尽气力在手机打字造成了用户体验的下降,但这一改变却是闲鱼刻意的引导,甚至不惜为此得罪用户。闲鱼这么做,有着“一正一邪”两个理由。
比较官方的理由是,在电脑端任何人都可以上传修改和编辑以后的图片,盗用其他商家的图片,以及有足够余裕撰写和修改大量文字。在手机客户端中限制了用户的操作,只能实拍图片,并迫使用户提供最直接,最核心的信息。
但是更深层次的考虑在于享道出行是出租车吗: 如果连带着用户的使用习惯发生改变,都转向在手机上使用的话,阿里可以更好的借助进驻用户手机当中的“桩脚”,向用户推广其他关联服务。
本着同样的道理,在天猫、京东、亚马逊等电商平台,偶尔都能看到小小的手机专享优惠。只有使用手机客户端下单,才能够享受比正常价格低一块钱的优惠。在网页版的产品页面上给出一个二维码,用手机扫码下载客户端,就比在网上少一块钱。没有任何理由,就是如此任性。
另外,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曾经推出过手机支付独享的攒积分,抽优惠券等活动。在移动端能玩的花样和服务种类越来越多,而电脑端只保留了最基本的服务,以防你因故无法使用手机的不时之需。
手机改变了我们消遣和逛街的方式
自从手机、平板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手一台的标准配置,很多日常生活的场景正在悄然改变。调查研究不断告诉我们拿起手机会让家庭失和,夫妻反目;也有全家宴会上长辈不满孩子们玩手机而愤然离席。客厅中必备的电视机,更是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摆设。
甚至,就算你想静下心看电视,也会发现电视节目都“不务正业”了。今天,电视台注意到了人们在看电视的同时不舍得放下手机,通过微信“摇电视”等功能,将手机做成了客厅的“第二块屏幕”,看电视剧可以即时竞猜结局,看新闻可以投票发弹幕,看选秀节目,可以一键下单购买明星同款衣服。
在选择“女神同款”功能背后的是各种网购平台客户端的外观识别功能,可以直接打开摄像头,对畅销商品的轮廓进行外观匹配,扫一下屏幕或者对准眼前的实物,就可以知道它是什么品牌,并且给出相关的店铺推荐。
在手机网购普及的今天,实体店越来越成为线上店铺的免费体验点,店铺甚至颗粒无收。有实体店主干脆禁止拍照或记下货号。然而网购平台却对人们逛实体店“只看不买”的行为推波助澜。
这其中似乎“出了一个叛徒”。网购业界翘楚,对其他实体零售商造成巨大冲击的亚马逊,最近“反其道而行之”,在美国推出一家测试中的实体书店。这家店与其它实体书店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最大的不同体现在书店的货架展示当中。
货架展示并不是按照传统书店当中的分类来进行,而是按照在亚马逊网站上最受读者欢迎的,打4-5分的,以及“你可能喜欢的”这些推荐来展示,把这些推荐放到了实体的书架上,这些结果会以星期为单位,更换一次书架上的排布。
其实,亚马逊这家实体书店,仅仅是实体店铺彻底消亡以前的“回光返照”罢了。今后VR和AR技术兴起,就连实体店铺线下体验的功能,也都要让给我们佩戴的眼镜或者头盔了。
实体厂商做的应该是顺应移动化的趋势,而不是相反。若是商户拥有独立网站和自己搭建的购物平台,毫无疑问应该比以往更重视手机版的优化。挂靠淘宝、天猫或者微店等的普通商户,可以尝试推出移动端专享的优惠,同时也可以顺便推广一下微信公众号之类,以此来培养早已离不开手机的用户们的使用习惯。
“刷脸”让手机与我们的身份紧紧捆绑
现代人类每天与手机“长相厮守”,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不知不觉积攒了大量个人数据和隐私信息。随着越来越多的线上和线下消费活动通过手机进行,这些消费记录也可以互相验证,来证明你的身份,串联出你的日常生活轨迹。
手机消费的终极环节——手机支付,就是使用了这些验证手段,比单纯的账号密码更可以增加平台的安全性。一般用户仅拥有一台手机,因此单一手机可以整合多家银行的信用卡或借记卡,可以一站式查看所有卡上的消费记录。这些都增加了手机为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方便。
手机附带的多种传感器和随时随地可以开启的摄像头,也可以作为生物识别的“把关人”。众多涉及支付和实名认证环节的应用都已经加入了人脸识别,未来支持指纹和虹膜识别等功能的机型普及,将会使手机身份验证的作用体现得更加明显。
摩拜单车在已经有公共自行车的北京,也取得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可以在所有运营的城市(目前是北京和上海两地)交一次押金就到处使用。穿梭于京沪两地的商旅人群,从此有了出租车以外的短途出行选择。
虽然有关方面表示全国主要城市的公交卡会实现互联互通,但是毕竟来日方长,并且每个城市卡的公共自行车功能及其中押金,也应该是不会互通的。通过摩拜单车服务的连接,不同城市的虚拟“公交卡”率先走到了一起。而如果没有用人手一台的手机进行身份验证,我们不可能设想这种服务的出现。
甚至,通过上面所述的支付和日常使用行为,手机还见证着我们的信用程度。像芝麻信用这样的征信企业,就想到了利用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在北京郊县的市政公共自行车点实现免押金信用租车的服务。
使用手机还可以替代房门钥匙和房卡。支持近场通讯服务(NFC)的手机,可以直接对准门锁刷开一些五星级酒店的房门。一些比较高档的住宅区也将其门锁换成了这种智能形态,普通人家可以自由选择加装智能门锁。
由此看来,今后没有了手机或者手机一旦丢失,给我们带来的麻烦将会比现在还要大得多,就像你“缺胳膊少腿”一样痛苦。当手机成为验证你身份必不可少的工具时,说手机是走到哪里都要带上的“身体器官”,也是毫不夸张的。
如果手机是新器官,那它更应该是一个“大脑”
一个特殊的群体成为了苹果发布iPhone 7和iOS 10之后反响最激动的人群,就是“小鲜肉”鹿晗的粉丝。因为鹿晗的经纪公司在iOS 10独享的iMessage功能当中,提供了一个自定义的表情包,如果对话双方都使用iOS 10则可以正常显示。这使得从没接触过苹果平台的粉丝们争相考虑是否要现在购买一部iPhone。
疯狂的粉丝作为例子可能比较极端,然而事件背后所代表的,却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新的社会形态。新工具的引入,会引起交互形态的新变化,而我们正身处持续不断的变化之中,是手机让我们免于同时代脱节。
如果我们用的是功能手机,那么基本告别微博和微信之后,什么表情包,流行语,抢红包,朋友圈之类,基本统统与你无关,过段时间估计看新闻都看不懂在讲啥了。
也许你会说,有电脑我回家一样能看到这些。然而今后越来越多的新现象将只有智能手机才能独享,甚至限定了某种型号,某种功能的手机。iMessage鹿晗表情只是这其中最新的一个例子而已。
和电脑相比,手机具有天生的移动性,同时又具备摄像头,GPS定位,重力加速度计等多种可以探测身体状态的传感器。因此,手机可能是我们能找到的最便宜,最大众化的所谓“体感”配件。
手机是可以用于最广泛人群的“传统”语言文字,和新设备独享的“接头暗号”之间的一个“最大公约数”。这句话听起来有点拗口,不妨稍作解释:
使用Apple Watch或者其它小众设备的人,因为同类太少,只可以自成一派,跟社会泾渭分明。但是,如果类似微信、微博这类全民应用,带领占全国人民一小半的全体手机用户,一同冲击社会另一半从来不用手机的人,就会产生与手机紧密捆绑的新语言、新文化,同时把不懂这些的“数字文盲”甩在时代的背后。
只有通过手机才能进行的直播活动就是如此。今年被称为“直播元年”不是没有理由的,直播正好赶上了政策的开放,移动互联网带宽的增加以及手机支付带来的变现方式的成熟,这几点都是缺一不可的。
那么未来呢?也许vr、ar等技术将火爆得一塌糊涂;也许家居和汽车都将变得更加智能,自动了解我们的一切需求。也许到那个时候,手机已经从一块板子变成了手表,戒指或者眼镜;形态和交互都改变了,但其中包含的个人信息和原有功能还在,并且得到了巨大的扩充。
但是,在背后默默支撑这些未来进化的,是方兴未艾的人工智能(ai)的发展。Ai能够前进多远,决定了未来能在多快时间内走到我们面前。
比如说,你每天都在用的那个搜索引擎——百度其实就是人工智能研究方面的“大拿”。百度人工智能的主要发展分支包括语音识别、深度学习、机器翻译、云安全等领域,也在百度正在美国公路测试的无人汽车、帮助盲人起居的智能机器人dulight等新潮产品中应用。
这些功能中的一小部分,目前只需要下载手机百度app就可以提前享用了——比如,内置的ai机器人“度秘”可以用流畅的自然语言与你交流,而不是让你输入关键字;你可以用说话的方式,而不是打字来进行搜索查询。看到感兴趣的新闻和小说还可以让“度秘”朗读出来,能够声情并茂的语音合成技术,可是在国内外同类产品中效果最好的。
回想手机发展这么多年以来的进程,我们会发现,它最早是作为通讯工具出现,延伸了我们的耳朵和嘴。现在,它又可以充作手电筒,让我们在黑暗中获得光明,可以随时上网,让我们的记忆力获得了延伸,可以充当我们的钱包和身份证,证明我们的存在。
在我看来,由人工智能所带领的手机的下一代进化,则是要把手机进化成大脑——大脑是人类所有器官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因为它存储和塑造了我们的独立人格,也是区别于其他动物最明显的标志。
手机以及未来可能的出现的各种个人计算设备,都将带领人类走向成熟得明天,并且去探索更远,更大的未知。
在世纪之交,曾经有网站发起了“72小时网络生存试验”,在当时还没有完全被互联网化的社会当中,想要仅仅依靠网络在家中不出门度过三天,是当时人们所无法想象的。而时至今日,有网站发起了“72小时断网生存试验”,这个时候我们离开网络反而无法生活了。
那么,正在看本文的读者,你们想做一个“72小时无手机生存试验”,试着可以脱离手机处理你的工作和生活,又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欢迎在留言区八卦开涮~
声明:本文由 李书航特约撰稿,转载需德尔塔授权。
推荐阅读:
天气太热,品牌也开始在刷存在感!
靠玩飞机15岁少年狂赚164万,无人机界的F1赛事来了
美国资深风投人对VR说:别再给我展示恐龙了
Netflix霸屏美剧市场,榨取观众总像挤牙膏
9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