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高峰时期燕郊那块货拉拉车贴,站在坐票回廊里的人为了确保有座燕郊那块货拉拉车贴,在车快要装满的时候便不上了燕郊那块货拉拉车贴,站得更远的人比近处的人看得更清,于是高声叫骂:“傻逼,上啊!多的是座!”
814车站排队的人群 (CFP/图)
乘坐往返于北京和燕郊之间的811至815路公交车的,是许多无法负担北京疯狂房价却在北京工作的年轻人。
一河之隔,是两个世界。白天被北京市繁茂的水泥森林压得透不过气,如果不是公交车过于拥挤,晚上回到这个清静的小镇或许真的可以舒一口气。如果天色还早,一下车就会被守在公交车站的人塞各种楼市广告。
一进燕郊,在102国道沿途是密密麻麻的售楼处,会给初次来到这里的人留下深刻印象。在这个河北小镇,越来越高、安装着密密麻麻窗户的住宅楼有时会令人仿佛置身于北京郊区事实上,许多河北人也以为燕郊是北京的郊区。许多年前确实如此。燕郊就是因春秋战国时地处燕国都城(今北京)城郊而得名。
新建成的地铁潞城站,显得还十分荒凉
直到今天,这种夙愿仍在某些方面顽强地延续。比如,燕郊可以接入区号“010”的电话,燕郊满大街都跑着“京”字牌照的车,连接这两个城市的不是长途大巴,而是北京公交集团运营的8字开头的公交车。而且,北京M6号地铁线延伸至燕郊这一规划也在紧锣密鼓地推动。
1992年建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前,燕郊只是一个拥有8条村街,2.3万人口,财政收入5000万元的小镇。
如今,燕郊已有60万人口,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266亿元,财政收入高达40.88亿元。在整个“十一五”期间,燕郊高新区的各项经济指标增速也远高于河北省的平均增速。
1、“三线单位”激活燕郊
上世纪60年代,中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在1964年至1980年,贯穿三个五年计划的16年中,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上千万民工,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离乡背井到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和大漠荒野,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三线建设单位逐渐完成使命,开始了回流北京的大迁徙,然而却有很多被拒之门外。于是,许多不想远离北京的单位就选择了留在潮白河畔的这个小镇,与对岸的北京隔河相望。
“回不去的三线企业落户燕郊,这对当时名不见经传的燕郊来说是一个绝佳的发展机遇,双方在互动中能达到双赢局面。”黄太和指出。
1987年,刚刚大学毕业的黄尊显被分配到位于燕郊的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一局(以下简称冶金一局)。他背着行囊匆匆赶到燕郊后,所见之景令他十分失落。
“燕郊那块货拉拉车贴我原来以为京都脚下会是个比较繁华富庶的地方,没想到一眼望过去就是大片大片的荒地和坟头。102国道当时还是砂石路面,春节时连个饭馆都找不到,我只能每天蹲在单身宿舍里。”如今已是冶金一局局长的黄尊显对笔者回忆道。
冶金一局在1976年就迁入了燕郊,获得1000亩土地。七十年代的燕郊,总人口只有2万多,其中4000多人就是冶金一局带来的,几乎占了五分之一。它不仅是第一批入驻燕郊的中央直属单位,也是当时燕郊最大的部属单位。
“当时北京接收不了我们,而石家庄想吸引我们过去,还无偿划拨了一大块地,现在这块地已经是石家庄的商业中心。但我们当时还是拒绝了,就是因为相对于燕郊而言,石家庄离北京实在太远了。”黄尊显对本刊记者说。
“毕竟离首都越近,各种信息与资源也会多一些。我们将总部设在离北京最近的燕郊,所辖的地质队分布于河北省资源丰富的地市,也能相互呼应。”黄尊显对本刊记者说。
2、自生力量渐成中坚
外来企业和单位在改变着燕郊的面貌,与此同时,燕郊本地的产业力量也在悄然成长。
1975年,如今的汇福粮油集团(以下简称汇福)董事长石克荣还在燕郊的高楼镇当生产队长。1987年,石克荣临危受命担任高楼油脂厂厂长,这或许为他日后创办汇福这个大型民营粮油集团埋下了伏笔仅仅一年时间,濒临破产的高楼油脂厂扭亏为盈。
1999年,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变身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汇福也在这一年正式成立,并迅速成长为精炼植物油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的民营油脂企业。汇福提供给本刊的数据显示,其2012年营业收入共计216亿元,净利润4.6亿元。
汇福的行政总监张学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汇福食用油年产量60多万吨,其中36万吨销往北京,占据北京30%的市场份额。
对于几乎被外资力量垄断的中国食用油市场,这30%的份额不可小觑。
“2003年非典袭击北京城,北京15家大型超市食用油告急。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领导来汇福调研,希望我们能承担起补给北京食用油的担子。当时汇福生产能力不大,为此迅速从美国购入自动化设备,新增一条生产线。在美国机器未到位前,我们汇福人全员上线,24小时不停歇手动生产,每天供应北京1800吨油。”张学民回忆道。
1986年,李福成用自己的名字开创了养牛事业,在燕郊注册成立了福成养牛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福成),1994年他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全国养牛状元”称号。福成是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京西宾馆及麦当劳、萨拉伯尔等知名餐饮企业的供应商。而后,依托于原材料优势,福成开辟了餐饮业务,福成肥牛火锅店目前在全国已有千余家直营和加盟店。
1995年,燕达集团董事长、土生土长的三河人李怀来到燕郊,原本从事轻型建材生意,可他后来敏感地意识到房地产行业将要迎来一个大机会,于是在2000年成立了燕达集团,正式进军房地产开发。为了引爆燕郊的楼盘,李怀甚至自己投资2000万建了一座车站,就是为了把930公交车引入燕郊,让北京和燕郊的交通实现对接。
对燕郊来说,由于离北京太近尤其是CBD,这种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推高了其房地产。2004年,燕郊的房地产开发量只有几十万平方米,2007年就飚升至700万至~800万平方米,几乎相当于北京全年开发量的一半。尤其是北京近年来疯涨的房价和严苛的限购,更是将住宅购买力都赶到了环首都区域,尤其是发展较早、较为成熟的燕郊。
燕郊也因此曾被一些媒体称为“睡城”只能提供安居之所。燕郊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白志成显然不认同这样的称谓。“我们的确疏解了一部分北京人口的居住压力,但燕郊绝不只有房地产。”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肖金成认为:“燕郊本来是在北京工作的人的理想睡觉之地,燕郊不招呼人,人们也会主动涌进来。”
“一个城市要发展工业,高端制造业、都市型工业当然必不可缺,但是也不能不发展服务业,否则就会造成产城分离状态。产城融合、产城一体化发展既是国家战略规划的要求,也是燕郊区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肖金成进一步解释道。
3、燕郊已成为坚守青春梦想奋斗样本
正如温州大学校长蔡袁强在毕业典礼上如此激励同学们:坚守青春梦想,就是希望大家要葆有一颗奋进之心。据媒体报道,毗邻北京的一个河北小镇燕郊,住在那里的上班一族赶公交车去北京上班,等车队伍最长达300米,挤上一辆公交车的时间最夸张时要40分钟,或许这将成为在座很多同学今后艰辛生活的真实写照。这样辛苦去奔赴一个成功梦,值得吗燕郊那块货拉拉车贴?我想,值得!我们之所以能够创造“中国奇迹”,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几乎人人都有对成功的渴望、有强劲的改变命运的动力,艰辛背后,正是淋漓而磅礴的发展元气。因为有梦想,所以选择奋斗为铸就人生的阶梯;因为有追求,所以敢把一切艰难险阻踩在脚下。
更多精彩,请下载燕郊新移民APP
9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