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内容均为罗湖法院原创作品,内容以优美精致的摄影作品、抒情怀古的小诗散文以及优秀经典的审判案例等为主,意在分享,欢迎大家赏析品鉴!
上周到北京出差,机场出来时,天色阴得吓人,路旁的银杏,本该是金黄一片迎风飞舞的时节,却因阴云下的光线,有气没力的耷拉着。万物没有光彩,只有阴沉。
当空气中渣滓、颗粒沉积到一定程度,而无强劲的风吹拂时,雾霾就此形成。它像一团阴沉的发霉的棉絮,徘徊在城市的上空,又通过人的呼吸,进入人的身体。
每一个生活中雾霾之中的个体,对此能做什么呢贴货拉拉车营运车辆举证责任?满大街口罩纷纷登场。挡得住多少?贴货拉拉车营运车辆举证责任我想有限,也就是心理安慰大过身体体验罢了。
陆地上空的雾霾,期待的其实是风。
我又记得,当次日出门,看到天空出现淡蓝色的欣喜。阳光那样明亮,路边的树木枝枝挺拔,那漫天的淡抹的云彩仿佛也在欣喜。生机从一座城市的底层升起,金黄、碧绿,各种大自然的色彩为行人披上了鲜活的颜色。卖煎饼果子的、烤白薯的,吆喝声似乎都包含着气力。太阳渐渐升高,一个美丽的城市,从生存在此地的人们脸上折射出来。“我愿所有的阳光都打在贴货拉拉车营运车辆举证责任你脸上”,这是最足以表达祝福的一句话来,我此刻方明白。
我出差的任务是诉讼保全。目的是查封一宗案件中被告名下的车辆。根据原告提供的车辆信息及网上查阅的地址,拟查封的车辆可能属于西城区车辆管理所登记及管理,与北京市交通管理局的地址在一起。到达该地一看,门口没有挂西城区车管所的牌。心下嘀咕,可能遇到麻烦了,在网上截图截了大半天,这信息还是不一定靠谱。进去询问,没人搭理,门卫只是告诉,北京市、西城区的车管所都不在这。与同事一商量,直接去找信访室。
信访室一个年轻人接待我们。一听事由,满脸不耐烦:“法院的怎么来信访室呢?我们这里不办查封。再说你们来之前也应该来个电话预约嘛”。我没法向贴货拉拉车营运车辆举证责任他解释诉讼保全中许多细节处的难题,只有好好解释:“信访的工作应该包括来信来访吧?我们这不是来访了吗?我们只想知道一件事,北京市的所有车辆,是已经统一在北京市车辆管理所,还是有部分分散在各个区的车辆管理所?因为我们在网上查的,是在西城区管理所,截图在这。”我拿手机截图给他看。小年轻看了一眼。不语。也不动。
沉默了一下,我决定换一个聊天的方式,笑说:“你这么年轻,正是担纲做业务的时候,怎么让你来信访啊?”这话好像戳到了他的心里,他辩解到:“年轻人也可以干信访的嘛。”就此话题聊了几句。随后他想了一想,走进内室打电话。几分钟之后出来告诉我们:“你们要查封的车辆,到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车辆管理所可以统一办理。在南四环那儿。在二楼,第3号窗口。”我拿出笔来记录,他一个一个字说,让我记下。这么详尽,我们喜出望外。谢过他之后,直奔南四环。经历了一小时的堵车之后,终于到达,顺利完成。他告诉的楼层、窗口,一点没错。
我很感慨。
因为他的一通电话,给了我们确定的地点与明确可办的信息。在此之前,他是抗拒的,不耐烦的;是什么让他改变了态度?我想是因为沟通与理解。我与他聊天的时候,语气和婉,内心也是诚恳的。他应该也听得出来。他也在聊天中理解了我们异地查封,所获信息不全的难处,所以愿意帮助我们。彼此将心比心,他也就愿意施以援手。
可见沟通有多么重要。我们碰到了一个愿意撤除樊篱的年轻人。
人到中年之后,做事越来越不愿意从宏大的叙事场景开局。也许因为了解到,任何事情,都是由人做成的;而做事的时候,从小事切入,从具体的事情切入,有可能才是接近内核的快捷方式。以上边的例子:如果我们与信访室的年轻人讲大义,讲公务配合义务等等,我想以他的开篇方式,他会直接了当打发掉我们。因为这确实不是正常意义上交通管理局的信访范围。我们所做的,也就是以人的角度与他沟通。而这一角度的转换,带来的是快捷与帮助。
昨天审了一宗融资租赁案。被告没有到庭,系公告送达。原告委托代理人举证期间提交的证据,开庭期间,要求其提交证据原件核对。代理人说没带。理由是委托人公司在上海,没有交给代理人。再查关键的付款给被告的事实部分,原告干脆没有提交证据。又看原告与被告双方的合同复印件,合同条款混乱,买卖条款与租赁条款写在同一份合同里。我当即休庭,决定与原告委托代理人聊几句。我说:“是不是你们公司认为,融资租赁案一般都会胜诉,所以在提交证据时比较粗疏啊?你看这一宗案件,被告是没有到庭行使抗辩权,但你们提交的证据复印件,不但没有原件予以核对,关键的付款事实部分,你们一份证据没有,就这个举证情形,要被告方还款,你认为这案我能判得踏实吗?刚才询问了你们的诉求数额,你反复说了三个答案,难道你们来开庭的时候,连诉求的金额都不知道怎么算出来的吗?”原告代理人无语。我继续说:”你代理的这宗案件,是在为难审判员啊。支持你的话,证据显然是弱的,我不敢判;不支持你们的话,被告没有行使抗辩权,也很有可能你们确实发放了融资款,应获得赔偿。但这个案件,如果支持了你们,即使判决之后当事人不上诉,到执行阶段,被告出来为此案申请再审,你认为凭今天你们提交的证据,审判监督程序会不会启动呢?我认为一再审一个准,你认为呢?而这个审判责任,是审判员要背一辈子的,你认为合理么?”
原告代理人回答:“谢谢审判员指出。我们确实开庭准备不足。证据部分,甚至刚才审判员指出的我们合同的混乱,我们承认都有问题。我们在其他法院诉讼了大约五十多宗,有部分已经判了,也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但请审判员相信,被告确实是欠我们钱的。”他说了一个外地法院的名字。我回答:”对于审判员来说,不是相不相信的问题,是你们的证据能否支持诉求的问题。个案就是个案,这宗诉讼隐患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你们负责任一些。举证责任不只被告方有,原告也有的。你说呢?“谈话之后,继续庭审直到结束。下午原告代理人打来电话,他说:”这个案件我们申请撤诉,撤诉申请书明天寄出。我们重新整理证据,再来起诉。对于上午法官说的话,我心悦诚服。合同条款不合理部分,我也会向公司法律事务部提出。“这个电话,我听完也很欣慰,不仅是因为结了一宗案之故,而且也因为消解了一个难题。确实,人人不负责,最终总有人得为风险买单。这个代理人明白事理,也了解我所说的都是实话。都是秉承法律行事的法律人,从始至终,我作为审判员,他作为诉讼代理人,我们的沟通都是建立在平和说理的基础上的。在交谈中,我的为难,我的责任也一一告知;他们的不足,他们的诉讼风险,我也一一道来。这样的沟通,应该是成功的。
之所以为了些具体的小事如此感慨,是因为耳闻目睹了太多的对抗壁垒。最能说明对抗这种状态的词,是一个”撕“字。在我从事的法律行业来说,当事人和代理人撕,当事人、代理人和审判员撕;律师行业和审判行业撕;甚至检察行业与审判行业撕,媒体上、工作中,那是随处可见俯拾皆是。实在是矛盾无处不在,而解决的方法,各方似乎都集中在撕上。看谁力大,看谁撕赢了。这实在是有点无稽。就不能好好坐下来,实事求是作一沟通么?发声需要理性,倾听也需要平和,而基础有一个是不可或缺的:指向共同解决问题的目标。在这个基础上,身份也好,位置也罢,甚至身段的摆放,都是导致撕裂的元素。只有沟通是有别于“撕”的可行方法。平等心态的坦诚相见,最终找出最趋近合理的办法来,我想这才是唯一可减轻戾气的解决之道。即使问题不能全部解决,也深信世间确有不可理喻之事,不可理喻之人,但也不能因有这样的存在而放弃改善其他部分的努力,不是么?说到底,大千世界,谁心中没有委屈呢?
我们的职业是解决纠纷,也就是解决麻烦的。所以我们工作的本质,就是解开一个个的疙瘩而不是相反。需要个人的能力修炼,也需要对自己职业的合理定位。解不开的,可能本身就是一个死疙瘩。说实在的,现在的工作压力,与雾霾下的城市也极有相似之处。云层只有风能吹开,但回到雾霾本身,我们还要去加重空气中的渣滓和颗粒么?
年终结案任务如此之重,压力就是心中的雾霾。因为分工及所承受的压力不同,各种声音在每一个人的心底淤积,有的发出来,有的沉闷着。谁也没法免俗,包括我自己。想来沉重。脑中不由想起出差时所见的雾霾与隔天的蓝色天空,也想到了与之沟通过的交管局的年轻人和诉讼案的代理人。沟通似乎在压力当顶时犹为必要。与沉闷不做声相比,发出声音,实际上是一种沟通的邀约,愿这样沟通的启动都能获得心平气和的倾听和应答。而在我们为之耗损心力的职业领域,尤其需要有平等的心态和理性沟通的愿望。
说实话,”撕“从来不是一个好词。媒体上大量的撕字,很不喜欢。也深感悲哀。暴力才动手,对抗才分裂。没有人会是唯一的胜利者。我宁可每一个心中有憋屈的人,都有愿望,也都有机会,可以对着对面的人说:”让我们坐下来谈谈吧,包括找出解决的方法。“面对沟壑,我们想到的应是沟通,而不是继续扩大沟壑。从具体的事情开始,小到个案,大到单位管理,行业甚至更多,沟通的必要都是存在的吧。沟通才能带来调整与改善,我这样相信。
高与低,大与小,仰与俯,其实位置是相对而言的,它们本身也是不可分离的部分,无小何以成其大?无低何以衬其高,无俯何以称其仰?小的叙事在大的结构之中,而宏观叙事篇章,不也是由具体的段落组织起来的么?各负各的责任,融合一起才是太极之力。而融合,不就是向着对方的立场考虑与趋向,不是么?
风从海上来,我们没法左右;我们能做的,是尽量不去增加那些空气中的渣滓,不去增加雾霾的浓度。至少,天地间会因平和而少一点戾气,并且有理由相信,有雾霾,不等于没有蓝天。心头的天空,也得自己去寻找蔚蓝。去敞亮,去沟通,去促成外界的改变。
◎文中插图来源网络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
ID:luohufayuan
szlhqfy.chinacourt.org
深 圳 罗 湖 区 法 院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查看搜索历史文章
1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