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市民王女士反映,几天前她用滴滴快车约车,因为赶时间,在等车时她就打滴滴出租车安全还是快车安全了出租车离开。随后,她和滴滴司机进行了沟通。谁知,当晚她便收到近百条验证码和多个骚扰电话。随后,她向滴滴客服投诉,滴滴客服称核实后处理。(北京晨报6.12)
科技的发展是滴滴快车软件存在的沃土,同样出租车行业管理的一些漏洞、一些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低下也为快车的发展提供着催化剂的作用,但是快车在方便生活的同时也给大众带来了麻烦。加强“快车”“专车”的监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公众需要一个清风的生活环境。据了解,“专车”司机中有不少人以前是干黑车买卖,这样的司机改头换面就当上了“专车”司机,更有甚者为了赚钱,每日高强度的开车接活,实则是不把乘客的生命放在眼里,一旦悲剧发生,后悔莫及,“专车”纳入正规运营管理势在必行。一个行业的规范需要政策的出台和倡导,同样更需要从业人员高素质的遵守与执行。
“规范管理+人员执行”是快车长久发展之道,也是适应“互联网+”潮流,方便居民的一种举措。提高从业人员准入门槛,加强从业人员素质培训,是快车更好服务群众的生存之道。对于新兴的网络打车产业,政府更重要的是出台一些标准,并给予相应的市场扶持,使这个行业向着正规的方向发展。从业人员更重要的是提高服务水平,给大众一个可信贷的打车感觉。乘客更重要的是利用好打车软件,同样多一些理解,减少一些取消订单的行为。目前北京、上海、沈阳、太原都在出台规范,有关网络约车司机身份审查必须到位、准入机制必须严格、布控系统要有效运行、公共安全保障必须放在第一位,让公众享受到一个安全、舒适的打车环境。同样这些好的政策应该全面推广,各城市因地制宜的出台规范,加强行业的正常竞争,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公众有一个良好的乘车环境,也让出租车有一个进步的空间,得到快车和出租车行业同时进步的发展功效。
笔者认为,对利用互联网和软件工具从事或变相从事非法预约出租汽车客运行为从严查处,不留“死角”和“盲区”,让滴滴不安全事件降为零,让快车的印象彻底转型。滴滴出租车安全还是快车安全我们也不能因为一次违法事件,全盘否定一个行业的发展,滴滴出租车安全还是快车安全我们不得不承认作为“互联网+”的产物、新业态、新产业,网络约车已经得到了全民热捧,俨然成了大众“宠儿”,成了人们心目中取代出租车行业的新产品,同样我们更期待行业规范,快车给我们带来新的形象。
7 留言